---------------------------------王长征
关于鞋的起源,应该是和人类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在猿变成人之前是绝对没有鞋的。现在,鞋在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生活必需品,甚至是工作交往中装点门面的必备品。
我印象中自己穿的最早的鞋是母亲做的布鞋,那时候一双鞋要穿到鞋底子磨出洞或者鞋帮破的包不住脚了才能换掉。随着年龄增长脚越来越大,做鞋子用的布越来越多,做一双鞋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母亲经常是纳鞋底要到深夜,记忆最深的就是,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纳鞋底。每想至此,都会为母亲的辛劳感动。父母不仅教我们走好人生的路,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现在有的人穿布鞋,不仅是为了舒适,还是为了回味年少时的亲情。
在上高中后,就开始穿运动鞋了,直到上大学后才开始穿皮鞋,不过那时穿的皮鞋都是人造革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管是运动鞋还是皮鞋透气性都很差,脚上出的汗排不出去,鞋里面老是湿乎乎的,一旦脱下来就会臭气熏天,为了祛除臭味要经常的晾晒鞋。但是我在上高中时,穿的运动鞋从来不敢在学校洗刷、晾晒,因为那时候有人经常偷别人的鞋,那时候鞋子品牌和样式很少,很难分辨,小偷在你面前穿着你的鞋,你也很难分辨出来是不是自己的鞋。我觉得所以有人偷鞋,主要是因为那时候都穷,没有钱买鞋。不知道穿着偷来的鞋走路是什么感觉,反正自己的鞋被偷了后心里是很难受,买一双新鞋大约需要十到二十元左右,需要向父母申请很长时间才能获准。
偷鞋的人穿着人家的鞋走着自己的路,且不说偷来的鞋是不是合脚,每走一步居然没有愧疚感,这样的人很难走出正确的人生路。事实也是这样,我知道的那些偷别人鞋的同学,没有一个有大作为的,口碑也不是很好。这也许就是“从小看大”这句俗语的对应吧。
虽然时时防范,还是被偷走了一双鞋。1988年我刚考上大学时买了一双牛筋底的网球鞋,大约接近二十元钱,也就是一个月的菜金了。所以要买牛筋底的是因为鞋底很耐磨,能多穿一段时间,我穿的也很仔细,尽量不让鞋面弄脏,这样就能少洗刷几次,维持这双鞋的寿命长一些。穿了一年多以后鞋面仍然没有破损,鞋底也没有磨透。在1989年夏季开学后的一个周末,我把鞋子洗刷晾晒在了宿舍窗台外边,白天忘了收起来,晚上想起来去拿鞋时,已经不翼而飞了。幸亏当时还有一双人造革的皮鞋,要不就要赤脚走路。现在想来,那个偷鞋的人一定是家里很穷,要不怎么会偷一双旧鞋呢。而且那个小偷绝对不是我们政治系的同学,因为谁突然穿上了一双旧鞋很显眼,如果是同系的人偷了去也不敢穿,除非再送给其他系的人。我不知道这个小偷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反正是给我造成了巨大损失。看来有时候教育遇到穷困,也很难奏效,要想提高人的思想和修养,消除贫困还是必须的。
现在条件稍好一点了,在选择鞋子的时候也变得苛刻起来了,不仅讲究合不合脚,还讲究是不是透气性好,冬天还要讲究是不是御寒。因工作需要,也开始讲究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鞋,不同的衣服搭配不同的鞋。鞋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成了工作的工具了,穿着合适的鞋,不仅是对自己仪表的提升,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最最安心的就是再也不用担心鞋被偷了,住上了楼房以后,晾晒鞋都是在自己阳台,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真有小偷入室也不会偷一双鞋了。
虽然对鞋开始讲究了,但是从来也不舍得随便就丢弃一双鞋,首先是一双鞋穿的时间越久和脚的适应性就越好,穿着越是舒服,无非就是变形后不好看了,但在非正式场合还是能穿出门的。再就是艰苦朴素的理念不能丢,要做到物尽其用。
鞋相对于脚,当然是脚重要,但是没有合适的鞋,不仅会给脚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走路,不仅会影响走好脚下的路,也会影响走好人生的路。
愿每人都有一双舒适的鞋。
北京市京大(济南)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2014-2020 鲁ICP备2020048340号-1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59号中坤大厦801 电话:01082689935